午时初,长安城,朱雀门。
太极殿的大朝会刚刚落幕,数十名官员便在小吏的陪同下,鱼贯而出。
随后,他们翻身上马,各自朝着长安城的各大城门,以及东西两市,疾驰而去。
两刻钟后。
一名身着绿色官袍的户部官员,在两名小吏的陪同下,捧着一道赤黄色的诏书,来到位于长安城东侧的春明门外。
这一幕很快就吸引了来往行人的目光。
原因无他,只因朝廷规定,唯有皇帝陛下亲笔签署的诏书,方能使用这种特殊的赤黄色纸张。
百姓们蜂拥而至,争相上前,很快便将户部官员团团围住,想要一探究竟。
户部官员见状,嘴角露出一抹微笑。
他轻咳一声,随即将明晃晃的诏书展开,朗声道:
“门下:”
“朕膺乾符,临御万方,夙夜孜孜,惟以仁政养民、厚生兴业为本。”
“今蓝田郡公秦明,忠勤体国,缴纳商税一百四十万贯以充国用,其心可嘉,其行足范。”
“朕观其诚,感念黎庶辛劳,特颁恩旨,彰贤臣之义,慰兆民之望。”
“蓝田郡公秦明所纳商税,尽数用于赈济灾民、修缮水利、兴办教育,以示朝廷恤民之意。”
“另赐蓝田郡公秦明紫金鱼袋一枚,加封食邑五百户,以彰其功。”
户部官员的声音在春明门外回荡,清脆而有力。
百姓们皆屏息凝神,大气都不敢喘,仔细聆听这来自天子的旨意。
“敕:自今年起,天下农税减免两成,以宽民力,俾其安业。”
“另敕:户部成立商税司,依市行当,厘定商税,并于六月末昭告天下.....”
“自七月初,于长安、洛阳两地征收商税....”
“......”
“自此,凡大唐商贾,无作奸犯科且缴纳税额超万贯者,准其子嗣参加科举考试,以示朝廷之嘉奖....”
“此诏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钦此!”
随着户部官员的声音落下,春明门外安静片刻,随即便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。
这时,有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汉,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高声呼喊道:
“吾皇圣明,蓝田郡公忠勇!”
随着老汉的呼喊,周围的人们,纷纷效仿,跪倒在地,齐声高呼:
“吾皇圣明,蓝田郡公忠勇!”
这呼声如潮水般涌动,一波接一波,响彻春明门外。
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,仿佛这一刻,所有的辛劳与困苦都得到了回报。
与此同时,相同的一幕也在长安城各处城门,及东西两市上演。
不多时,长安城便陷入了欢腾的海洋。
无论是贩夫走卒,还是士绅商贾,亦或是文人墨,无不为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而欢欣鼓舞。
消息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,人们纷纷涌向街头,争相传递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。
在西市的一处茶肆里,几位商贾正围坐在一起,兴奋地讨论着这道诏书的意义。
一位年长的商贾抚须笑道:
“蓝田公此举,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皇恩浩荡,更是为天下商贾谋得了福祉。”
“从此以后,我们这些商人的地位也将大大提高。”
另一位中年上古,点头附和道:
“士农工商...”
“咱们商贾历来被视为逐利之辈,缺乏忠义之心,这才被排在最末。”
“然而,蓝田公此举,不仅彰显了他的忠诚与仁义,更让朝廷看到了商贾也可给朝廷带来赋税。”
中年商人继续说道
“如今,陛下颁下恩旨,准许缴纳税额超万贯的商贾子嗣参加科举考试,这无疑是对我们地位的一种认可。”
茶肆中的其他商贾纷纷点头赞同。
另一名商贾兴奋地补充道:
“不仅如此,成立商税司并厘定商税,也意味着朝廷将更加重视商业的发展。”
“这对我们来说,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。”
“话是如此,只是...”这时,一名稍显年轻的商贾,忧心忡忡地说道:
“只是在下担心,商税司的官员,为了政绩和升迁,征收高额赋税。”
“到了那个时候,咱们忙活半天,最终岂不是为朝廷做了嫁衣?”
众人闻言,相视一眼,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
突然,最先开口的那名年长商贾,微微一笑,目光中透出一丝睿智:
“年轻人就是年轻人,虽有些许见识,但浅薄得很!”
“你都能想到的事情,你以为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会想不到吗?”
“朝廷倘若征收高额商税,长安城各家商铺,必然会抬高物价,进而引发民怨沸腾,这显然不是朝廷所愿见到的。”
第1655章 此诏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